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本质

什么是本质
先要理解什么是概念 所谓的形和体(神)之说
形是概念 是客观的 每个人的形都不一样 
体是本质 是根本的 所谓的真相

比如买包 买包的本质是需要携带随身物 适合就好
但每个人的形不一样 有些人想要买品牌包 追求外表
有些人看清本质 不随波逐流 不在乎世人眼光 只买合适自己的包

文字的本质是让人类便于交流
但是同时却困于人类 我们会为了他人的所谓的用词不当产生误解
比如说当他说你幼稚时 你会有波动吗 
可能他是想说天真 可爱 就刚好念头想到这个词 
就算他有意都好 (但也无法确定)
本质上是没伤害到你的 只有心的分别造作
就像那一句话 没人能伤害你 除了你自己 (觉得被冒犯 我执)

看清一个人 是看其本质 其心性
不是他说什么 而是他行为 声音只是声音 
子曰: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瘦哉
看明白他做的事 什么原因 看他心安与否 这样的人如何隐藏

现代人之所以那么累 因为困于资本社会的概念
需要买更好的车 买大的房 享受更好的物质 被仪式感 成就感等绑架
本质上需要的不多 但想要的却很多 陷于形式上的社会理念 随波逐流 无法自拔

同样地 我们修行 闻思修后 也要看清本质 根本
不困于法 困于形 困于概念 不然陷于法执
所有佛法 仪式 礼拜 念经 义工本质上都是调伏自己的内心
礼拜是本质是放下我执 
念经的本质是专注的心 避开妄心
时刻观照自心 而心安 心静 心不造作 不分别 是本质 是根本 
任何外在和法相关的都是形 都是概念 都是对镜  是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心
就像任何行住坐卧都是修自心的时刻 不困于任何形式上佛法活动

法的对外 本质是一切事物皆无常变化 皆因缘聚合形成
法的对内 本质是一切是对照自心

当然形和体也是一体的
所谓的形也好 概念也好 也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辅相成 阴阳之道 借假修真都好

任何事 问题都好 看清形和体 可能这一生会好过一些吧 

我写这篇的文章本质是让大家理解我理解的本质 
如果形式上用的文字 例子不恰当 敬请原谅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声音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见很声音
不管是他的建议也好
所谓的忠言逆耳也好
也许是他个人验证过 (当然只是他个人不是每个人)
也许是他的成长环境
但任何因缘条件都好
它都是有一定的偏向性 (陷于二元对立)
可以说是他个人的经验所得 
可以说是他的个人观点都好
但这不是真相 
(人性也是很奇怪的物种 时刻想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别人身上 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一种米养千百种人
一个问题 问百个人 会有几百个答案
一顿所谓的美食 每个人的评价好坏都不一样
有人很努力去读书 但考不了大学
有人却能轻而易举考上了大学
但考上的大学的生存能力不一定比上不了大学的差

所以凡是没有一定之说
如果你觉得有 你就是听进去了
听进去的话 也没啥大事
也是我们的业力在作祟
无法觉知地分辨每个声音的是个人观点还是事实真相

当然事情发生了也没问题 也没有一定不好之说
我们能在苦中学习 烦恼也即是菩提 可以生智慧
知道了 以后提醒自己每个人的声音只是纯粹他个人的经验观点
(或看清本质 以后再细说)

当然了 哈哈
有些声音我们认同了 且以身执行
结果风生水起 幸福快乐
但结果也不一定圆满 看个人的业力而定 看修行而定

凡是没有一定之说 如果你此刻觉得有
不妨看一看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若不清楚的 可以问问chatgpt 现在很方便 

当你有了 所谓的一定之说 (不管褒贬)
定论也好 自己的一些固有思维也好 
那这些认知必定造成我们的苦因  困于自己的思维牢笼
(哈哈 我的一定之说之观点 那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

简单一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脑海里有一个声音是 或者其他人的声音是
‘爱情是需要面包才能维持’ 
若当时业力牵引 你遇到一个很喜欢的人 但他却没有面包时
你又在乎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时 苦就来了

或者当你有觉得维持关系一定要做什么 有一定的标准时
或你听进去了别人告诉你他的标准时
当他的行为不如你愿时 苦就来了
当缺乏觉知定力时
感觉 念头 认知 就是我们的业力作祟
不由自主 主观的念头就来了

我们所学之法 也都一样
法之声音 闻思修后 也就要放下这些声音文字 不执于法
不然你会认为当有些人的行为举止不在你认为的法道上 因而产生法执 
法从来是都是观照自己的内心
不是为了约束他人 每个人的智慧因缘都不同
都是允许每个人如其所是 允许每个人该有的样子 

总结来说 凡是正在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情都没有好坏之说 好坏都是一体的
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就像太极图中的阴中带阳 阳中带阴 
不执于五蕴 不执于

修行之道是时刻保持觉知 任何对镜中 时刻观照自己的心
知道声音只是声音 没有好坏 只有自己的心分别它
(但也不刻意去寻找对镜 自然而然)
当心在造作起分别了 知道了 放下 回归呼吸 
但我们都是业的主人 时刻跟着感觉 念头做事说话
既木已成舟 就坦然接受吧
关键在于修定力 保持觉知



再次强调这是我的观点,不一定合理,但我也有了一定之说,基于文字是有局限性的

看完了 了解了 明白了 如果认同了 也要放下我的所有观点 不陷于文字相 不陷于一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