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7日 星期日

认知主导情绪

你认知中的认知 你能确定是合乎常理吗?

在我们的认知中 我们总觉得那是对的 那是应该的 做人做事一定要那样的 需要这样
例如说 专家说我们睡觉前一定要用牙膏刷牙以保持口腔牙齿的整洁
但是牙膏本身有没有化学物质伤害我们身体的健康  且专家有没有利益挂钩 不得而知

再说我们的基本道德观 在巴士上见老人需让位 当你不让位 世人皆认为你不道德 但是他们不知道你经历什么 大多数人都只会局限于他们的固有认知去发表看法 

我们都很喜欢去旅行 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认定去旅行能放松心情且快乐(当然也因人而异)那为什么当地居民却没有我们去旅行的快乐呢 由此可见 快乐的根源是去旅行这个认知行为 那我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们自己 每呼吸的一口新鲜空气都是快乐的根源 

这时代 人们藉由网络工具交际 文字很多时候会加深误会
一个表情符号也能我们浮想联翩 一行文字句子也无法决定当时的语气 
全凭我们个人的认知去判断它的意思 所以当我们认知这个表情符号不当 
随之而来的就是 情绪内耗 冲突 误会 当然相反而反之

所以大多数的情绪 都是我们固有的认知在主导
所有的负面词汇 背叛 卑鄙 脸面 自尊 小人 算计等已经潜移默化隐藏在我们认知中
演变成负面情绪 伤心欲绝 复仇 痛苦 焦虑 等等

如果没有了这些负面的认知 或者把所谓的负面认知转换成正面认知
那我们的人生不是只剩下快乐 自在 自由 平静 无所谓 无所畏惧 

谁在主导我们的认知思维(暂不说命定论)
出生的时候是家庭 之后是学校 再工作环境 再来就是网络社交平台了
美国利用fb 社交平台赢得总统之位 想必社交平台影响力之大 有目共睹
所以我们的认知 是社会的有意为之?
想想我们的认知有没有局限我们的人生

每当我们情绪到来时 不妨缓一缓 看清是不是你认知中的刻板印象导致
改变认知不易 多保持觉知 看透社会本质 

*文中很多观点还可以衍生更多讨论 
*文中观点是为了减少情绪内耗


 


沒有留言: